第69章
關燈
小
中
大
澹臺雁背脊挺直,面含薄怒,一雙圓眼亮得驚人,她身形不算高大,身上卻有一種極剛硬的氣勢。
謝輔沈沈擡眼,目光如鷹隼般銳利,澹臺雁直直與他對視,絲毫不懼。
孟海和玉內官驚愕地看著皇後,澹臺雁這恩威並施的模樣,同褚霖忽悠人時簡直如出一轍,一旁的澹臺彥明卻是見怪不怪,甚至隱隱帶著幾分與有榮焉的得意。
然而這三人看熱鬧看得興起,澹臺雁緊握著的手心卻已經滿是細汗。
看昨日謝輔的態度,他分明是想借壁州地遠,隔岸觀火,對九成山的龍爭虎鬥袖手旁觀,仗若還沒打起來也就罷了,可現下寧王率兵直逼城下,九成山行宮危在旦夕,澹臺雁沒有時間再去尋其他人出兵了。
況且寧王已經發布征討檄文,現今時局混亂,有心支援皇帝的早就該準備行裝出發了,哪裏還輪得到她來游說?
她只怕所有人都同謝輔一般按兵不動,更害怕有人早早改換了門庭,去借寧王的東風成就從龍之功。
她同謝輔之間,好歹還有澹臺彥明的這兩分面子情,且觀謝輔此人,心中自有一番公義,並不完全是蠅營狗茍之人。
為今之計,澹臺雁只有讓謝輔出兵,也只能讓謝輔出兵,就算是胡攪蠻纏也在所不惜。
只是……
澹臺雁盡量控制著自己的目光不要往桌上瞥去,方才話趕話地氣氛到了,她想起謝輔問她無憑無據如何要兵馬,一時情急便把玄武軍的虎符扔出來了……
亂世將逢,這兵符本該是她最後的護身符,但寧王已到九成山腳,她再去北境找玄武軍也是來不及。
這虎符若是現在用不了,以後也是廢鐵一塊。
澹臺雁也幹脆豁出去了,勸也勸過了,利誘也利誘過了,威嚇也威嚇過了,她堂堂一個大衍皇後在這,大衍的兵符也在這,謝輔要是還不肯出兵,那就要殺要剮隨他便吧!
澹臺雁憑著一番意氣,心中那些不安定同惶恐竟也都按下去幾分,眼中是純然一片的一腔孤勇。
然而這副模樣落在身經百戰的謝輔眼裏,卻像只剛斷奶的小貍奴,才剛學會走路便要齜牙咧嘴地炸開毛。
謝輔臉色原還有幾分青,見她如此強作鎮定反倒緩和了神情,待瞥見桌上那枚虎符時,臉上甚至帶了些許笑意。
“娘娘真是伶牙俐齒,只不過臣下不明白,這玄武軍的虎符,如何能支使得動壁州謝家軍?”
他伸手捏起桌上那小鐵塊,粗糲的手指上滿是老繭和舊疤。
“娘娘……”謝輔剛說了兩個字,待手指翻轉,看清那虎符時,面色突地又是一變。
澹臺彥明看看澹臺雁,又看看謝輔,再看看他手上的虎符,囁喏著正要說什麽,卻聽謝輔道:“去讓管家將龜符拿來。”
澹臺彥明楞了一下,指著自己道:“舅舅在叫我?”
謝家府邸本就沒什麽下人,這處小屋是他議事所用,仆從知道規矩,一向不會靠近。
在場的一個皇後,兩個內官,還有一個都尉,他能使喚的還有誰?
謝輔不耐煩道:“快去。”
彥明又瞧了眼澹臺雁,點頭迅速跑出去了,隨後又帶著管家急匆匆地跑回來。
管家手上捧著個不起眼的小錦盒:“將軍,龜符在此。”
管家打開盒蓋,謝輔起身,從那錦盒中拿出一枚玄鐵符令,這符令倒是比澹臺雁的虎符看著光亮許多,像是新打出來的,在日光底下也有中滑潤的光輝,依稀看得出是半個龜形,只是細長些,上面也一樣有金泥紋飾,精美非常。
謝輔左手拿著龜符,右手拿著虎符,兩者攤在一起時,便顯出澹臺雁所有的那枚虎符十分落魄,上頭不但失了鐵器信造出來時的光滑,還多了許多細碎的劃痕,連上面的金漆都有些脫落。
他這是要做什麽?澹臺雁一時有些尷尬,炫耀自己的龜符比較漂亮嗎?
謝輔神情卻極嚴肅,他將龜符翻轉過來同虎符合在一起,兩者相互頭對著尾,十分的不匹配,然而虎背同龜甲卻能連成一塊,幾乎嚴絲合縫。
他緊皺著眉頭,捏緊兩枚符令翻過來,兩枚符令背後本該同另一半陰合的起伏,竟連接在一起,顯現出了完整的四個字來。
甲兵之符。
這竟真的是兵符!
前些年兵部說要改制,勒令所有地方方鎮上交兵符,重新制了一批又發還回來,也沒什麽變動,只是內裏多了許多凹槽和凸起,說是能與留存朝廷的另一半陰合,比先前只靠紋飾核驗更好些。
當時謝輔只以為這又是新皇帝鬧出來的幺蛾子,也沒多想,只將發還回來的符令收起來放好,直到今日看見澹臺雁這明顯陳舊的虎符,再看見裏頭的坑坑窪窪,才突然明白重制兵符究竟為的是什麽。
澹臺雁眨了眨眼,下意識回頭去看孟海,然而孟海一臉呆怔,再看看另一邊的玉內官,也是一臉的迷茫。
謝輔何等人物,一看眼前這三人的反應便知,這事恐怕連澹臺雁自己都蒙在鼓裏。
“是臣下眼拙,竟沒能一眼辨認出娘娘手上的信物。”謝輔假模假式地道了個歉,又道,“娘娘方才曉之以情,動之以理,臣便誤以為這是無所依憑,才要盡力哄騙……是臣以小人之心,度娘娘君子之腹了。”
澹臺雁:……
她懶得理會謝輔的諷刺,“那謝將軍現下見了兵符,可能派兵了?”
“可是按朝廷法度,要想調遣軍隊,除了兵符以外,還當有陛下親旨要求派兵……”謝輔停頓一瞬,饒有興致地看了看澹臺雁的臉色,忽地笑出來,“不過皇後娘娘親至,也就代表聖意了吧。”
這語氣是在逗弄人嗎?澹臺雁不由瞇起眼,玉內官行囊裏還有張褚霖給的空白聖旨,難道就是為了此用?
謝輔卻沒繼續管她要聖旨,只搖搖頭嘆道:“看來這兵,臣下是不得不派了。”
孟海同玉內官俱都松了一口氣,謝輔身後的彥明也是十分高興,驚喜地望向澹臺雁。
謝輔終於肯派兵,然而澹臺雁卻沒露出欣喜神情,仍舊警惕地盯著這位壁州總兵,等著聽他的條件。
虎符可與壁州龜符合符本是意料之外,且這虎符同朝廷留存的另一半龜符究竟不同,謝輔既可以順勢認下來,也可以以遵循朝廷法度之名,對這“甲兵之符”四個大字視若無睹。
再有方才謝輔說要聖旨,忽而又說看在澹臺雁的面上不要了,想來是以此為要挾,要她一個人情。
果然,壁州軍的兵馬不是那麽好要的,先前謝輔拒絕出兵,一是信不過澹臺雁;二是九成山形勢不明,貿然出兵有損無益;再有則是西南匪患猖獗,又有丹蘇虎視眈眈,壁州軍絕不可輕舉妄動。
謝輔說得很明白,兵可以借,然而事發突然,他最多只能給出三萬富餘,且他是壁州總兵,不得擅離壁州,為了澹臺雁方便,可讓澹臺彥明這個壁州都尉代為領軍,一同北上解困救駕。
這便是打著讓澹臺彥明去九成山立功的意思,澹臺雁便知道,她所說的那些話,多少還是說中了謝輔的心思。
這些條件還算合理,只是三萬兵馬太少,只怕難以與寧王十萬兵馬相抗。
謝輔這老狐貍卻道:“臣下聽聞譚娘子極善以少勝多,寧王不過區區十萬兵馬,想來對娘娘來說,這三萬兵馬已經足夠。”
澹臺雁無話可說。
西南確實不能無人,寧王征討檄文廣發大衍,外族難免要聽到些風聲,謝輔說得挑釁,但若真分薄了壁州兵力,屆時匪患寇亂齊發,壁州城若是守不住,只怕又是一場大亂。
且九成山尚還有幾萬龍武衛,到時候若能裏應外合,未必不能成事。
至於讓澹臺彥明帶兵隨行,澹臺雁本就有此意,便就放下一顆心,也沒拿那空白聖旨出來嚇唬人。
在為他們送行時,謝輔站在營前,對澹臺雁意味深長道:“‘將失一令,軍破身死。’娘娘此去艱難,萬望三思而後行。”
九成山的局勢不等人,澹臺雁收回那半塊虎符,仍舊同往常一般纏在腕間,而後飛身上馬,帶著三萬壁州軍迅速往北趕。
謝輔倒是沒坑她,點選出來的三萬壁州軍兵強馬壯,自帶輜重,訓練有素,急行軍時速度極快,不到一旬便趕回了九成山。
而到了九成山下,澹臺雁發現情況到底有多糟糕。
京城乃大衍中樞,為了防範敵寇亂起,城墻修築得又高又厚,皇宮歷經數代帝王反覆檢修,也是十分堅固。然而九成山卻不然,京城是易守難攻,九成山卻是易攻難守。
九成山東臨運河道,往西是通往京城的群山與廊道,行宮背靠九成山而建,也是被環抱在山水之間,再往前則是群臣與百姓的住所,仿照京城阡陌一樣規成一個個的小框子,再外一圈,則是薄薄一層夯土磚墻。
這般地形,往北是山路難行,往東又是湍急河流,想要離開行宮避走他地,便只剩下西、南兩個方向,但派出去的斥候回報澹臺雁,這兩處都被寧王的兵馬給圍住了。
寧王突發檄文,又突然行軍城下,打得便是出其不意,攻其不備的主意,然而寧王叛軍號稱有十萬之眾,這麽多的人,想要騰挪運轉並非一日之功,按澹臺雁的預想,這十萬兵馬怎麽著都該有些水分才對。
但斥候回報,九成山左近圍著烏壓壓地一大批人,看起來聲勢尤為浩大寧王軍旗四處飄揚,人數比起十萬只多不少,這些人團團圍在九成山下,將兩處出口堵得水洩不通,這恐怕就是寧王起事至今,行宮中並未有絲毫消息傳遞出來的原因。
另一件令澹臺雁意想不到的是,從她聽到消息前往壁州開始,到她勸服謝輔出兵、帶兵到達九成山,這期間已經過了好些時日,然而寧王始終按兵不動,仍未開始攻城。
撒派出去的斥候回報,九成山腳的軍隊,除了寧王之外,還有其他幾支,只是都遠遠地在寧王軍隊後頭紮營,細細探問之下才知,這些人都是附近幾道的駐城守軍,前來京畿九成山是位練兵。
澹臺雁立刻明白了經過,寧王借用河道悄悄運送兵馬到九成山,又突然發作起事,本意是想打褚霖一個措手不及,只要趕在所有人反應過來龍椅易主,改天換日,屆時成王敗寇,褚霖便是欺世盜名之類,寧王便是天命所歸,褚氏正統,可名正言順地稱帝。
然而只怕他才剛到不久,左近城中駐守的守軍便前來支援行宮了,這些人倒是比京城龍武衛更積極救駕些,只是行宮中詔書未出,兵部未出兵符,行宮之外若是貿然起了戰火,他們便是無令而出的叛將,所以只能以練兵未名屯守外圍,只要寧王有了犯上之舉,他們便能出兵攻打寧王軍。
有了外頭這些“練兵”的,寧王也再不敢輕舉妄動,於是只能放棄攻城,圍困九成山,而外頭的援軍也只在寧王軍的後頭遠遠紮營,遠遠觀望。
如此,寧王軍同這些前來“練兵”的各地守軍之間形成了奇妙的牽制,寧王腹背受敵不敢輕易攻城,而各地守軍無詔而出也是十分心虛,並不敢率先出兵,於是各地守軍、寧王軍、九成山行宮,三者好似個裹了餡的酥餅,一層套著一層,就這般在九成山下僵持著。
最要命的還是行宮,裏頭的消息傳不出來,誰也不知道褚霖到底是不是殯天了,外頭的消息也傳不進去,眾人只怕皇帝信了寧王勢大,以為外無來援,沒等打起來便寫下禪位詔書向寧王稱臣,屆時這些前來“練兵”的將領,只怕個個都是有來無回了。
所有人都在僵持,恐怕在這僵持中,最滿意的反倒是寧王。
行宮內存糧有限,醫藥有限,外頭那些前來“練兵”的軍隊們長途跋涉而來,所帶輜重只怕也不多,而寧王則是準備充足,不但圍困了行宮,還派兵守住了運河碼頭,有江南道源源不斷的糧草船來往,寧王軍雖有十萬之眾,卻完全不缺補給。
寧王十萬軍隊在原地紮營,外頭那些援軍想走不敢走,想打不敢打,只能一樣蹲守在外頭按兵不動,就這般等到了澹臺雁匆匆趕來。
澹臺雁畢竟是曾經的玄武軍女帥,又是當朝皇後,頗有幾分面子,她同壁州軍才到九成山不久,寧王那頭得到消息,便立刻送了位使者前來見她。
論說起來,澹臺雁同寧王還有幾分舊怨未消,且這次褚霖行宮被圍,澹臺雁借了人家的兵馬匆匆趕來,顯然就是要支援皇帝,鏟除叛賊,兩方立場天然敵對。
但兩軍交戰不斬來使,且玉內官只怕行宮有難,提醒澹臺雁不如先探聽一下褚霖的消息,澹臺雁想了想,便點點頭放人進來。
使臣一身文士打扮,沒帶任何兵械,眼看著護衛們身上的刀劍都被沒收,被謝家軍士兵刀劍相向也並不懼怕,頗有幾分風骨,挺直著脊梁走進帥帳。
使臣風度翩翩地朝澹臺雁行禮:“見過玄武軍譚女帥。”
澹臺雁蹙起眉:“我看寧王是糊塗了,本宮澹臺氏,乃是當朝皇後。寧王派來的是個什麽東西,自己糊塗,手底下的幕僚也跟著糊塗。”
彥明呼和一聲,帳中幾個士兵立時上前將那使臣壓在地上。
戰時使臣便是主君本人,使臣受辱,有如寧王受辱。但那使臣卻不以為意,只仰著脖子道:“此言為時尚早!寧王托臣下帶了件禮物給貴主,究竟要做大衍的皇後,還是玄武軍的女帥,貴主不妨看過這份禮再說。”
他盡力抖了抖袖子,示意自己袖子裏有東西。
也不知寧王究竟在賣什麽關子,澹臺雁擡起下巴朝那使臣指了指,孟海上前半跪下身,在他袖子裏頭掏了掏,果然掏出個小木盒來。
孟海一時手快,還沒等澹臺雁阻攔便將盒蓋打開了,見了裏頭的東西卻是一驚。
“娘娘,這……”她快步走過來,將盒子翻給澹臺雁看。
裏頭是一只帶著血的紅寶赤金耳墜。
作者有話說:
將失一令,軍破身死。——《呂氏春秋》
修改了一些bug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謝輔沈沈擡眼,目光如鷹隼般銳利,澹臺雁直直與他對視,絲毫不懼。
孟海和玉內官驚愕地看著皇後,澹臺雁這恩威並施的模樣,同褚霖忽悠人時簡直如出一轍,一旁的澹臺彥明卻是見怪不怪,甚至隱隱帶著幾分與有榮焉的得意。
然而這三人看熱鬧看得興起,澹臺雁緊握著的手心卻已經滿是細汗。
看昨日謝輔的態度,他分明是想借壁州地遠,隔岸觀火,對九成山的龍爭虎鬥袖手旁觀,仗若還沒打起來也就罷了,可現下寧王率兵直逼城下,九成山行宮危在旦夕,澹臺雁沒有時間再去尋其他人出兵了。
況且寧王已經發布征討檄文,現今時局混亂,有心支援皇帝的早就該準備行裝出發了,哪裏還輪得到她來游說?
她只怕所有人都同謝輔一般按兵不動,更害怕有人早早改換了門庭,去借寧王的東風成就從龍之功。
她同謝輔之間,好歹還有澹臺彥明的這兩分面子情,且觀謝輔此人,心中自有一番公義,並不完全是蠅營狗茍之人。
為今之計,澹臺雁只有讓謝輔出兵,也只能讓謝輔出兵,就算是胡攪蠻纏也在所不惜。
只是……
澹臺雁盡量控制著自己的目光不要往桌上瞥去,方才話趕話地氣氛到了,她想起謝輔問她無憑無據如何要兵馬,一時情急便把玄武軍的虎符扔出來了……
亂世將逢,這兵符本該是她最後的護身符,但寧王已到九成山腳,她再去北境找玄武軍也是來不及。
這虎符若是現在用不了,以後也是廢鐵一塊。
澹臺雁也幹脆豁出去了,勸也勸過了,利誘也利誘過了,威嚇也威嚇過了,她堂堂一個大衍皇後在這,大衍的兵符也在這,謝輔要是還不肯出兵,那就要殺要剮隨他便吧!
澹臺雁憑著一番意氣,心中那些不安定同惶恐竟也都按下去幾分,眼中是純然一片的一腔孤勇。
然而這副模樣落在身經百戰的謝輔眼裏,卻像只剛斷奶的小貍奴,才剛學會走路便要齜牙咧嘴地炸開毛。
謝輔臉色原還有幾分青,見她如此強作鎮定反倒緩和了神情,待瞥見桌上那枚虎符時,臉上甚至帶了些許笑意。
“娘娘真是伶牙俐齒,只不過臣下不明白,這玄武軍的虎符,如何能支使得動壁州謝家軍?”
他伸手捏起桌上那小鐵塊,粗糲的手指上滿是老繭和舊疤。
“娘娘……”謝輔剛說了兩個字,待手指翻轉,看清那虎符時,面色突地又是一變。
澹臺彥明看看澹臺雁,又看看謝輔,再看看他手上的虎符,囁喏著正要說什麽,卻聽謝輔道:“去讓管家將龜符拿來。”
澹臺彥明楞了一下,指著自己道:“舅舅在叫我?”
謝家府邸本就沒什麽下人,這處小屋是他議事所用,仆從知道規矩,一向不會靠近。
在場的一個皇後,兩個內官,還有一個都尉,他能使喚的還有誰?
謝輔不耐煩道:“快去。”
彥明又瞧了眼澹臺雁,點頭迅速跑出去了,隨後又帶著管家急匆匆地跑回來。
管家手上捧著個不起眼的小錦盒:“將軍,龜符在此。”
管家打開盒蓋,謝輔起身,從那錦盒中拿出一枚玄鐵符令,這符令倒是比澹臺雁的虎符看著光亮許多,像是新打出來的,在日光底下也有中滑潤的光輝,依稀看得出是半個龜形,只是細長些,上面也一樣有金泥紋飾,精美非常。
謝輔左手拿著龜符,右手拿著虎符,兩者攤在一起時,便顯出澹臺雁所有的那枚虎符十分落魄,上頭不但失了鐵器信造出來時的光滑,還多了許多細碎的劃痕,連上面的金漆都有些脫落。
他這是要做什麽?澹臺雁一時有些尷尬,炫耀自己的龜符比較漂亮嗎?
謝輔神情卻極嚴肅,他將龜符翻轉過來同虎符合在一起,兩者相互頭對著尾,十分的不匹配,然而虎背同龜甲卻能連成一塊,幾乎嚴絲合縫。
他緊皺著眉頭,捏緊兩枚符令翻過來,兩枚符令背後本該同另一半陰合的起伏,竟連接在一起,顯現出了完整的四個字來。
甲兵之符。
這竟真的是兵符!
前些年兵部說要改制,勒令所有地方方鎮上交兵符,重新制了一批又發還回來,也沒什麽變動,只是內裏多了許多凹槽和凸起,說是能與留存朝廷的另一半陰合,比先前只靠紋飾核驗更好些。
當時謝輔只以為這又是新皇帝鬧出來的幺蛾子,也沒多想,只將發還回來的符令收起來放好,直到今日看見澹臺雁這明顯陳舊的虎符,再看見裏頭的坑坑窪窪,才突然明白重制兵符究竟為的是什麽。
澹臺雁眨了眨眼,下意識回頭去看孟海,然而孟海一臉呆怔,再看看另一邊的玉內官,也是一臉的迷茫。
謝輔何等人物,一看眼前這三人的反應便知,這事恐怕連澹臺雁自己都蒙在鼓裏。
“是臣下眼拙,竟沒能一眼辨認出娘娘手上的信物。”謝輔假模假式地道了個歉,又道,“娘娘方才曉之以情,動之以理,臣便誤以為這是無所依憑,才要盡力哄騙……是臣以小人之心,度娘娘君子之腹了。”
澹臺雁:……
她懶得理會謝輔的諷刺,“那謝將軍現下見了兵符,可能派兵了?”
“可是按朝廷法度,要想調遣軍隊,除了兵符以外,還當有陛下親旨要求派兵……”謝輔停頓一瞬,饒有興致地看了看澹臺雁的臉色,忽地笑出來,“不過皇後娘娘親至,也就代表聖意了吧。”
這語氣是在逗弄人嗎?澹臺雁不由瞇起眼,玉內官行囊裏還有張褚霖給的空白聖旨,難道就是為了此用?
謝輔卻沒繼續管她要聖旨,只搖搖頭嘆道:“看來這兵,臣下是不得不派了。”
孟海同玉內官俱都松了一口氣,謝輔身後的彥明也是十分高興,驚喜地望向澹臺雁。
謝輔終於肯派兵,然而澹臺雁卻沒露出欣喜神情,仍舊警惕地盯著這位壁州總兵,等著聽他的條件。
虎符可與壁州龜符合符本是意料之外,且這虎符同朝廷留存的另一半龜符究竟不同,謝輔既可以順勢認下來,也可以以遵循朝廷法度之名,對這“甲兵之符”四個大字視若無睹。
再有方才謝輔說要聖旨,忽而又說看在澹臺雁的面上不要了,想來是以此為要挾,要她一個人情。
果然,壁州軍的兵馬不是那麽好要的,先前謝輔拒絕出兵,一是信不過澹臺雁;二是九成山形勢不明,貿然出兵有損無益;再有則是西南匪患猖獗,又有丹蘇虎視眈眈,壁州軍絕不可輕舉妄動。
謝輔說得很明白,兵可以借,然而事發突然,他最多只能給出三萬富餘,且他是壁州總兵,不得擅離壁州,為了澹臺雁方便,可讓澹臺彥明這個壁州都尉代為領軍,一同北上解困救駕。
這便是打著讓澹臺彥明去九成山立功的意思,澹臺雁便知道,她所說的那些話,多少還是說中了謝輔的心思。
這些條件還算合理,只是三萬兵馬太少,只怕難以與寧王十萬兵馬相抗。
謝輔這老狐貍卻道:“臣下聽聞譚娘子極善以少勝多,寧王不過區區十萬兵馬,想來對娘娘來說,這三萬兵馬已經足夠。”
澹臺雁無話可說。
西南確實不能無人,寧王征討檄文廣發大衍,外族難免要聽到些風聲,謝輔說得挑釁,但若真分薄了壁州兵力,屆時匪患寇亂齊發,壁州城若是守不住,只怕又是一場大亂。
且九成山尚還有幾萬龍武衛,到時候若能裏應外合,未必不能成事。
至於讓澹臺彥明帶兵隨行,澹臺雁本就有此意,便就放下一顆心,也沒拿那空白聖旨出來嚇唬人。
在為他們送行時,謝輔站在營前,對澹臺雁意味深長道:“‘將失一令,軍破身死。’娘娘此去艱難,萬望三思而後行。”
九成山的局勢不等人,澹臺雁收回那半塊虎符,仍舊同往常一般纏在腕間,而後飛身上馬,帶著三萬壁州軍迅速往北趕。
謝輔倒是沒坑她,點選出來的三萬壁州軍兵強馬壯,自帶輜重,訓練有素,急行軍時速度極快,不到一旬便趕回了九成山。
而到了九成山下,澹臺雁發現情況到底有多糟糕。
京城乃大衍中樞,為了防範敵寇亂起,城墻修築得又高又厚,皇宮歷經數代帝王反覆檢修,也是十分堅固。然而九成山卻不然,京城是易守難攻,九成山卻是易攻難守。
九成山東臨運河道,往西是通往京城的群山與廊道,行宮背靠九成山而建,也是被環抱在山水之間,再往前則是群臣與百姓的住所,仿照京城阡陌一樣規成一個個的小框子,再外一圈,則是薄薄一層夯土磚墻。
這般地形,往北是山路難行,往東又是湍急河流,想要離開行宮避走他地,便只剩下西、南兩個方向,但派出去的斥候回報澹臺雁,這兩處都被寧王的兵馬給圍住了。
寧王突發檄文,又突然行軍城下,打得便是出其不意,攻其不備的主意,然而寧王叛軍號稱有十萬之眾,這麽多的人,想要騰挪運轉並非一日之功,按澹臺雁的預想,這十萬兵馬怎麽著都該有些水分才對。
但斥候回報,九成山左近圍著烏壓壓地一大批人,看起來聲勢尤為浩大寧王軍旗四處飄揚,人數比起十萬只多不少,這些人團團圍在九成山下,將兩處出口堵得水洩不通,這恐怕就是寧王起事至今,行宮中並未有絲毫消息傳遞出來的原因。
另一件令澹臺雁意想不到的是,從她聽到消息前往壁州開始,到她勸服謝輔出兵、帶兵到達九成山,這期間已經過了好些時日,然而寧王始終按兵不動,仍未開始攻城。
撒派出去的斥候回報,九成山腳的軍隊,除了寧王之外,還有其他幾支,只是都遠遠地在寧王軍隊後頭紮營,細細探問之下才知,這些人都是附近幾道的駐城守軍,前來京畿九成山是位練兵。
澹臺雁立刻明白了經過,寧王借用河道悄悄運送兵馬到九成山,又突然發作起事,本意是想打褚霖一個措手不及,只要趕在所有人反應過來龍椅易主,改天換日,屆時成王敗寇,褚霖便是欺世盜名之類,寧王便是天命所歸,褚氏正統,可名正言順地稱帝。
然而只怕他才剛到不久,左近城中駐守的守軍便前來支援行宮了,這些人倒是比京城龍武衛更積極救駕些,只是行宮中詔書未出,兵部未出兵符,行宮之外若是貿然起了戰火,他們便是無令而出的叛將,所以只能以練兵未名屯守外圍,只要寧王有了犯上之舉,他們便能出兵攻打寧王軍。
有了外頭這些“練兵”的,寧王也再不敢輕舉妄動,於是只能放棄攻城,圍困九成山,而外頭的援軍也只在寧王軍的後頭遠遠紮營,遠遠觀望。
如此,寧王軍同這些前來“練兵”的各地守軍之間形成了奇妙的牽制,寧王腹背受敵不敢輕易攻城,而各地守軍無詔而出也是十分心虛,並不敢率先出兵,於是各地守軍、寧王軍、九成山行宮,三者好似個裹了餡的酥餅,一層套著一層,就這般在九成山下僵持著。
最要命的還是行宮,裏頭的消息傳不出來,誰也不知道褚霖到底是不是殯天了,外頭的消息也傳不進去,眾人只怕皇帝信了寧王勢大,以為外無來援,沒等打起來便寫下禪位詔書向寧王稱臣,屆時這些前來“練兵”的將領,只怕個個都是有來無回了。
所有人都在僵持,恐怕在這僵持中,最滿意的反倒是寧王。
行宮內存糧有限,醫藥有限,外頭那些前來“練兵”的軍隊們長途跋涉而來,所帶輜重只怕也不多,而寧王則是準備充足,不但圍困了行宮,還派兵守住了運河碼頭,有江南道源源不斷的糧草船來往,寧王軍雖有十萬之眾,卻完全不缺補給。
寧王十萬軍隊在原地紮營,外頭那些援軍想走不敢走,想打不敢打,只能一樣蹲守在外頭按兵不動,就這般等到了澹臺雁匆匆趕來。
澹臺雁畢竟是曾經的玄武軍女帥,又是當朝皇後,頗有幾分面子,她同壁州軍才到九成山不久,寧王那頭得到消息,便立刻送了位使者前來見她。
論說起來,澹臺雁同寧王還有幾分舊怨未消,且這次褚霖行宮被圍,澹臺雁借了人家的兵馬匆匆趕來,顯然就是要支援皇帝,鏟除叛賊,兩方立場天然敵對。
但兩軍交戰不斬來使,且玉內官只怕行宮有難,提醒澹臺雁不如先探聽一下褚霖的消息,澹臺雁想了想,便點點頭放人進來。
使臣一身文士打扮,沒帶任何兵械,眼看著護衛們身上的刀劍都被沒收,被謝家軍士兵刀劍相向也並不懼怕,頗有幾分風骨,挺直著脊梁走進帥帳。
使臣風度翩翩地朝澹臺雁行禮:“見過玄武軍譚女帥。”
澹臺雁蹙起眉:“我看寧王是糊塗了,本宮澹臺氏,乃是當朝皇後。寧王派來的是個什麽東西,自己糊塗,手底下的幕僚也跟著糊塗。”
彥明呼和一聲,帳中幾個士兵立時上前將那使臣壓在地上。
戰時使臣便是主君本人,使臣受辱,有如寧王受辱。但那使臣卻不以為意,只仰著脖子道:“此言為時尚早!寧王托臣下帶了件禮物給貴主,究竟要做大衍的皇後,還是玄武軍的女帥,貴主不妨看過這份禮再說。”
他盡力抖了抖袖子,示意自己袖子裏有東西。
也不知寧王究竟在賣什麽關子,澹臺雁擡起下巴朝那使臣指了指,孟海上前半跪下身,在他袖子裏頭掏了掏,果然掏出個小木盒來。
孟海一時手快,還沒等澹臺雁阻攔便將盒蓋打開了,見了裏頭的東西卻是一驚。
“娘娘,這……”她快步走過來,將盒子翻給澹臺雁看。
裏頭是一只帶著血的紅寶赤金耳墜。
作者有話說:
將失一令,軍破身死。——《呂氏春秋》
修改了一些bug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